娱乐知识|春望是谁写的,春望的作者情况


《春望》是谁写的? 编辑本段原文
国破山河在 , 城春草木深 。
感时花溅泪 , 恨别鸟惊心 。
烽火连三月 , 家书抵万金 。
白头搔更短 , 浑欲不胜簪 。
读法
国破/山河在 , 城春/草木深 。
感时/花溅泪 , 恨别/鸟惊心 。
烽火/连三月 , 家书/抵万金 。
白头/搔更短 , 浑欲/不胜簪 。
编辑本段注释

①国破山河在:言山河依旧 , 而人事已非 , 国家残破 。 春到京城 , 而宫苑和民宅却荒芜不堪 , 杂草丛生 。 国:国都 , 即京城长安 。 破:(被)冲开;攻下 。
②这两句有两种解说:一说是诗人因感伤时事 , 牵挂亲人 , 所以见花开而落泪(或曰泪溅于花) , 闻鸟鸣也感到心惊 。 另说是以花鸟拟人 , 因感时伤乱 , 花也流泪 , 鸟也惊心 。 二说皆可通 。 感时:为国家的时局而感伤 。 恨别:悲恨离别 。
③连三月:是说战争从去年直到现在 , 已经两个春天过去了 。 抵万金:家书可值万两黄金 , 极言家信之难得 。 抵:值 。
④浑:简直 。 欲:将要;就要 。
⑤不胜簪:头发少得连发簪也插不住了 。 胜:承受
编辑本段译文
【题目】在春天看到的景物
【参考译文1】
国家已经破碎不堪 , 只有山河还在 。 长安城里又是春天了 , 但是经过叛军的烧杀抢掠 , 早已满目荒凉 , 到处长着又深又密的草木 。 虽然春花盛开 , 但看了不是使人愉快 , 而是让人流泪 , 觉得花好像也在流泪;虽然到处是春鸟和鸣 , 但心里由于和家人离别而忧伤 , 听了鸟鸣 , 不仅不高兴 , 还让人惊心 。 战乱持续了很长时间了 , 家里已久无音讯 , 一封家信可以抵得上一万两黄金那么宝贵 。 由于忧伤烦恼 , 头上的白发越来越稀少 , 简直连簪子也戴不了了 。
【参考译文2】
故国沦亡 , 空留下山河依旧 , 春天来临 , 长安城中荒草深深 。 感叹时局 , 看到花开也不由得流下眼泪 , 怨恨别离 , 听到鸟鸣也禁不住心中惊悸 。 战火连绵 , 如今已是暮春三月 , 家书珍贵 , 足抵得上万两黄金 。 痛苦中我的白发越搔越短 , 简直要插不上头簪 。
【韵译】:
长安沦陷国家破碎 , 只有山河依旧 , 
春天来了城空人稀 , 草木茂密深沉 。
感伤国事面对繁花 , 难禁涕泪四溅 , 
亲人离散鸟鸣惊心 , 反觉增加离恨 。
立春以来战火频连 , 已经蔓延三月 , 
家在?州音讯难得 , 一信抵值万金 。
愁绪缠绕搔头思考 , 白发越搔越短 , 
头发脱落既短又少 , 简直不能插簪 。
编辑本段写作背景
这是杜甫“安史之乱”期间在长安所作的 。 唐肃宗至德元年(756年)八月 , 杜甫从鄜州(现在陕西富县)前往灵武(现在属宁夏)投奔肃宗 , 途中为叛军所俘 , 后困居长安 。 该诗作于次年三月 。 全篇忧国 , 伤时 , 念家 , 悲己 , 显示了诗人一贯心系天下、忧国忧民的博大胸怀 。 这正是本诗沉郁悲壮、动慨千古的内在原因 。
编辑本段作者简介
杜甫(712—770) , 字子美 , 自号少陵野老 , 唐代大诗人 , 号称“诗圣” , 生活在唐代由盛转衰的时代 , 其作品大都描写祖国当时的境况 , 因此其诗号称"诗使" 。 原籍湖北襄阳 , 生于河南巩县 。 初唐诗人杜审言之孙 。 唐肃宗时 , 官左拾遗 。 后入蜀 , 友人严武推荐他做剑南节度府参谋 , 加检校工部员外郎 。 故后世又称他杜拾遗、杜工部 。

推荐阅读